绿建小筑周报 | 第十九期

亲爱的绿建小伙伴们:

愉快的七月,绿建小筑又与大家见面了!本周我们将聚焦建筑与城市尺度的“生成式设计”和“性能优化”,探究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建筑设计从概念到实践的飞跃,助力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本周论文分享

1️⃣ 《生成式设计中的性能优化:一种可持续建筑设计自动化通用性能优化框架》

建筑能耗占全球能源消耗的40%,而早期设计阶段的决策对建筑的最终环境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传统建筑性能模拟工具往往在设计后期才介入,难以在早期设计阶段提供快速反馈,且现有生成设计研究多为定制化,缺乏通用性策略。

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用生成式设计性能优化框架(GGPOF)。该框架通过整合生成设计、性能模拟、敏感性分析和多目标优化,致力于提升多层紧凑型建筑的热舒适、采光和太阳辐射等多种环境性能。它定义了一套参数系统来控制建筑形式和立面元素,并通过自定义API和Grasshopper插件,与EnergyPlus、Radiance和OpenFOAM等主流模拟引擎实现自动化连接。

GGPOF的工作流程包括:生成策略开发、参数化模拟模型生成、性能模拟、敏感性分析与优化策略设置,以及通过遗传算法(由Octopus插件实现)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目标包括最小化预测平均投票值(PMV,表示热舒适)、最大化屋顶太阳辐射值(SRV,表示能源生成潜力)以及最大化日照系数达标率(DFCR,表示采光性能)。

通过对南京某办公建筑的案例研究,GGPOF展现了其高效性。研究发现窗墙比、中庭高宽比和朝向增量等对性能影响显著。优化结果显示,GGPOF将PMV提升高达86.57%,DFCR提升高达72.73%,SRV提升13.42%。更令人惊叹的是,GGPOF平均每1.72分钟即可生成一个优化设计方案,相比手动调整和重新模拟,效率提升了约34.97倍,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劳力。

这项研究为建筑师在概念设计阶段提供了智能且易于使用的工具,使他们能够快速探索大量高性能设计方案,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性,为实现可持续建筑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2️⃣ 《利用机器学习加速节能城市街区形态优化的集成框架》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建筑能耗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街区形态对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室外环境性能(如日照)有显著影响。然而,传统基于性能模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计算成本高昂,难以在早期规划阶段快速迭代。

本研究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提出了一套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XGBoost模型)来加速节能城市街区形态多目标优化的集成框架。研究以南京典型住宅街区为案例,提取12种建筑原型构建参数化控制系统。通过Ladybug工具的EnergyPlus引擎(修正气象数据)模拟年均街区能耗强度(EUI)、屋顶光伏发电量(PVE)和最冷日室外日照时数(SH)的合格区域比例。

研究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生成了1000个样本进行性能模拟,构建数据集。然后比较了ANN、SVM、RF和XGBoost四种模型,最终发现XGBoost在EUI、PVE、SH预测中表现最佳,其预测精度高,RMSE最低,证实其作为替代模拟的优越性。随后,将训练好的XGBoost模型集成到Grasshopper平台上的Wallacei插件(使用NSGA-II算法)中,以最小化EUI,最大化PVE和SH为优化目标,实现了高效的城市街区形态优化。

该框架的关键发现在于计算效率的巨大提升:传统模拟方法通常耗时7分钟,而通过引入XGBoost模型,优化速度提升了420倍以上,仅需不到1秒即可完成计算,极大加速了优化过程。优化后的帕累托最优解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被支配解,验证了优化过程的有效性。

SHAP分析(一种解释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表明,形体因子(SF)和建筑朝向(BO)对能耗的影响最为显著;建筑密度(BD)对光伏发电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建筑朝向与天空视野因子(SVF)共同影响室外日照时数(SH)。具体建议包括:当建筑朝向介于-15°与0°之间时,能耗强度(EUI)不利,而朝向为-45°、-30°与45°时更有利于冬季日照性能。优化结果更倾向于建筑朝向为-15°和0°,并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垂直布局,多以P-3(高层点式)和S-1、S-2(多层板式)原型为主。

这项研究为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工具,用于早期阶段优化城市设计决策,助力实现城市能源效率和碳减排目标,为零碳或正能源城区的规划提供指导。

🔍 想了解更多细节?请访问网站【论文分享】板块查看完整解读和原文链接。


💡 人工智能赋能设计效率的思考

本周分享的两篇论文都共同指向一个前沿方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生成式设计,大幅提升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效率和性能。第一篇论文展示了在建筑单体层面,AI如何帮助设计师快速探索大量高性能方案;第二篇则将AI的应用扩展到城市街区层面,实现能耗、发电和日照的多目标优化。

这些研究共同证明了AI作为“替代模拟”模型的巨大潜力,它能够将耗时的物理模拟转化为秒级的预测,极大地加速了设计迭代和优化过程。这不仅意味着设计周期的缩短,更重要的是,它使得设计师能够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复杂的性能指标,从而做出更科学、更可持续的决策。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当下,这种提质增效的AI工具将是绿色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利器。它们将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设计出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建筑和城市空间。


感谢每一位关注和支持绿建小筑的朋友!希望本期分享能为您带来启发。我们将继续关注绿色建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进展,与各位一同探索可持续建筑的未来。祝愿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