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小筑周报 | 第二十八期
亲爱的绿建小伙伴们:
金秋十月已至尾声,绿建小筑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也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本期周报我们将带来三个重磅消息:作者专栏正式开放、神秘嘉宾即将登场,以及一篇来自课代表陶同学的精彩论文。让我们一起见证绿建小筑社区的又一次成长!🌿
🎉 重磅消息一:绿建小筑”作者专栏”将于下周正式开放!
时光飞逝,绿建小筑自诞生至今,已与大家共同走过了半年多的历程。在这段充满探索与分享的时光里,我们有幸与社区内的许多同学、朋友进行了深入的论文学术交流。我们欣喜地看到,绿建小筑在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汇聚智慧的平台,吸纳了越来越多来自社区成员们的优秀研究成果。
随着大家分享自己已发表论文的热情日益高涨,一个想法也愈发清晰:我们应当为这些宝贵的原创知识和慷慨的分享者们,提供一个更专属、更聚焦的展示舞台。
因此,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正式宣布:绿建小筑将于下周开放作者专栏!
“作者专栏”是一个专门为我们社区内成员设立的论文分享与交流平台。在这里,我们将集中展示由社区小伙伴们亲自撰写并已发表的学术论文。每一篇专栏文章都将聚焦于一位作者和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详细介绍论文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为绿建小筑的其他社区用户提供一个直接与这些优秀作者们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们相信,知识的价值在于流动与碰撞。通过”作者专栏”,我们希望彰显原创力量,让每一份辛苦耕耘的学术成果都被看见、被尊重;搭建交流桥梁,打破学术的壁垒,促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直接互动;营造共学氛围,创造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术社区。
在此,我们想特别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同学、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陶同学以及来自天津大学的卞同学!是你们在绿建小筑建设初期就慷慨地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实际行动支持了我们,也为社区的分享精神树立了榜样。
“作者专栏”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它属于每一位在绿色建筑领域辛勤探索的社区成员。如果您有已经发表的论文,并愿意与更多同行分享您的研究心路与洞见,我们热切期盼您的投稿!
🎭 重磅消息二:神秘嘉宾即将登场!
绿建小筑即将迎来两位重量级嘉宾的加盟!一位是国内BIM行业的领军专家,另一位是绿建社区优秀的工具开发者。他们将在绿建小筑平台上向大家推荐和分享他们开发的专业工具,为社区带来更多实用的技术资源和创新解决方案。
这两位嘉宾的到来,不仅将丰富绿建小筑的内容生态,更将为大家带来与行业顶尖专家和优秀开发者直接交流的宝贵机会。他们是谁?他们将带来什么样的工具和经验?让我们共同期待,拭目以待!
📚 本周论文分享
1️⃣ 《基于城市背景下室内日照、发电和能耗的光伏玻璃多目标优化框架》

本周我们继续分享一篇来自课代表陶同学的精彩论文!再次感谢陶同学对绿建小筑社区的卓越贡献,她的每一次分享都为社区带来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本研究针对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建筑能耗居高不下以及室内环境质量受周边建筑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伏玻璃(PV)多目标优化(MOO)框架。该框架以香港为案例,旨在通过优化窗墙比(WWR)、光伏玻璃的位置、面积和透明度,平衡室内日照性能、净电力消耗和发电效益。
研究方法上,论文将Rhino-Grasshopper平台与Ladybug工具集成,利用Radiance进行日照模拟,EnergyPlus和OpenStudio引擎进行能耗与发电模拟,并利用Wallacei实现多目标优化。为了探究周边建筑的影响,研究设定了三种建筑密度场景(高、中、低),每种场景又细分为有无周边建筑影响的对照组。优化变量包括窗墙比、光伏玻璃安装位置与面积,以及光伏玻璃透明度。优化目标是最小化净能耗(NEC)、最大化空间日照自主性(sDA)和最大化空间眩光自主性(sGA)。
关键发现指出,周边建筑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程度与城市密度显著相关。在高密度场景下,周边建筑导致净能耗增加20.58%,sDA下降86.34%,影响极为显著。在中密度场景下,净能耗增加11.86%,sDA下降61.22%。而在低密度场景下,这些影响分别仅为0.81%和2.17%,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研究还发现,在以最小化净能耗为目标时,低透明度(0.1)光伏玻璃更受青睐,因为它能更有效地减少热量传递。而最大化sDA时则倾向于高透明度(0.7或0.8),以保证充足的自然采光。窗墙比在能耗和日照目标下通常较高(0.8-0.9),但在优化眩光时则较低(0.1-0.4)。经济分析显示,在有周边建筑的高密度场景中,最低净能耗策略具有最佳经济效益,但在低密度场景中,周边建筑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微乎其微。
本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为城市高密度区域的光伏玻璃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优化工具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和室内环境舒适度。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未直接测量光伏玻璃的光学参数、结果具有区域气候特异性、周边建筑模型的几何简化等。未来的研究可扩展至动态城市形态建模、整合全生命周期成本和碳排放分析,并推广至其他气候区域。
🔍 想了解更多细节?请访问网站论文分享板块查看完整解读和原文链接。
💡 从”孤立”到”关联”:城市尺度建筑设计的思考
陶同学的这篇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启示: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建筑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周边环境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研究清晰地揭示了周边建筑对目标建筑性能的显著影响,特别是在高密度场景下,这种影响可能导致能耗增加超过20%,日照性能下降超过86%。
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思维。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在设计阶段将建筑视为独立单元,使用标准气象数据和理想化的边界条件进行性能模拟。然而,现实中的建筑,特别是在高密度城市中的建筑,其性能表现深受周边环境的制约。忽视这种”关联性”,可能导致设计阶段的预测与实际运行性能之间出现巨大偏差。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进行建筑性能优化时,必须将城市背景纳入考量。特别是在光伏玻璃等新技术的应用中,周边建筑的遮挡不仅影响发电效率,还会改变室内采光和能耗特征,进而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益。只有在真实的城市背景下进行优化,才能得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策略。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项研究也呼应了”城市尺度绿色建筑”的理念。未来的绿色建筑设计,不应仅仅追求单体建筑的性能最优,而应该在城市整体的框架下,考虑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追求区域层面的协同优化。这需要我们开发更强大的模拟工具,构建更完善的数据平台,也需要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更紧密融合。
感谢每一位关注和支持绿建小筑的朋友!本期周报带来了诸多激动人心的消息,我们期待与您一起见证绿建小筑社区的持续成长。如果您有已发表的论文愿意分享,或者对”作者专栏”有任何建议,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绿色建筑知识社区!
